邱一苇,工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副研究员(校双百人才计划)、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氢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依托项目名称:面向新能源消纳的绿氢化工负荷灵活性研究
个人简介:
邱一苇,工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副研究员(校双百人才计划)、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氢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与控制领域,提出基于Galerkin投影的电压稳定边界显式多项式逼近方法,突破鞍结分岔面全局刻画、边界分区数目“组合爆炸”的理论难题;提出基于伊藤理论的水光互补系统多时间尺度协同控制方法。成果被国内外10余位院士及IEEE Fellow引用,应用于国重项目四川小金水光互补示范区。
在氢能技术领域,针对电堆多物理参数高阶耦合的难点,提出稀疏自适应的外特性建模方法,克服传统方法样本需求大、实验代价高的不足;揭示温度、氧中氢杂质对制氢负荷灵活性的影响,提出集群控制方法。
在国际权威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SCI期刊第一作者(含共同)论文10余篇,获IEEE PESGM最佳论文奖、全国高校电力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万吨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示范工程”子课题负责人。
依托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面向新能源消纳的绿氢化工负荷灵活性研究
关 键 词:电制氢、电转气、绿氢化工、灵活负荷、综合能源系统
项目摘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
新能源发电制取“绿氢”作为原料合成氨、醇等大宗化学品,是电氢耦合的重要发展方向。据测算,绿氢化工作为电力负荷,在我国电网中的负荷占比有望超过10%,若能实现柔性调控,可提供海量电力灵活性资源。然而,绿氢化工负荷的柔性调控存在若干难点:电力、电制氢耦合化工合成的变负载调控受到跨时间尺度“电-热-质”动态过程约束,调节易引发安全问题,难以深度、快速调控以适应新能源出力、电力平衡调控需求的不确定性。
为突破以上难点,项目借鉴电力、综合能源等多学科理论成果,对绿氢化工负荷的灵活性展开研究: 1)建立适应柔性调控的绿氢化工通用能流模型,2)研究适应新能源不确定性的多工段联合变负载控制方法,3)提出不同电网接入方式下绿氢化工参与电力平衡调控的方法。项目旨在支撑“电力-绿氢”耦合系统的灵活调节,为绿氢化工负荷接入电网运行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使电力部门掌握精细化调控绿氢化工负荷的能力。
图1邱一苇博士调试“源-网-氢-氨”一体化仿真平台
图2邱一苇博士在亚特兰大IEEE PESGM 2019会议上做主题汇报
图3邱一苇博士于澳门参加IEEE APPEEC 2019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