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上海电科院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与可靠性专委会成功举办2025年科技开放日参观活动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5-07-04

      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当天,恰逢上海市虹口科技节期间,在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曲阳路街道的指导下,国网上海电科院(华东电试院)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与可靠性专委会联合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开展2025年科技工作开放日暨电博士“电力百事通”志愿服务迎进来实践参观活动。作为虹口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追光科技 电亮未来”为主题,依托国网上海电科院数智低碳电力科普基地,通过实验室探秘与场景化体验相结合的“双碳”研学实践,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点亮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向往与梦想,为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活动伊始,在电科院电博士“电力百事通”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的热情引导下,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初中)及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学生代表有序踏入电科院,一同开启这场别开生面的“电力科技探索之旅”。

      在虹口区首批区级“创新实验室”电力设施电磁影响实验室内,电博士团队成员张雨璠就3米暗室向同学们讲解了电波暗室的性能用途及其全套辐射传导测试系统的组成架构,分析了用于电磁兼容测量的辐射无线电骚扰和辐射敏感度的方法,随后还对仪器及信号源等设备进行了介绍。团队成员倪鹤立通过现场实操,向同学们演示了电磁场、噪声等环境因素的检测过程,介绍了变电站、配电站等电力设施的正常电磁环境水平,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电磁影响”的奥秘。

      团队成员王劭菁带领学生走进高压大厅及智能感知实验室,详细介绍了相关实验装置,让同学们直观体验了先进传感技术装置研发、智能传感装置评测以及多源融合感知技术应用等工作内容。在介绍中,王劭菁提到:“我所在的电力一次设备特殊试验现场调试组是上海市青年文明号集体,肩负着上海电网一次设备特殊试验、缺陷诊断及故障分析处理的重任,是保障上海电网关键主设备健康运行的重要力量。而智能感知技术,正是支撑我们完成这些使命的核心。”

      在设备状态评价大厅内,团队成员曹博源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结合新能源并网技术工作,通过全景展示、态势监测、并网管理及碳排放监测等多个维度向学生们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并网性能管理”平台,并阐释了不同电压等级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全过程管理。团队成员毛玮韵为大家展示了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预警系统,详细介绍了上海电网“事前预警、事中定位、事后分析”的雷电全过程防护与分析工作。

      随后,团队成员魏新迟带领学生们漫步电力科普基地,实地探访可再生能源和微网储能系统,并依次讲解储能系统小木屋、园区V2G充电桩、风力发电机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等微网系统。“大家看屋顶那片光伏板,它每天能为实验室提供200度清洁电能;而这个微网储能系统,就像电网的‘巨型充电宝,能随时存电放电,让不稳定的新能源供电变得更平稳可靠。”

      最后,团队金牌讲师隽永飞为所有学生带来了一节生动的科普课程——超导电缆的“魔法世界”。隽博士化身“故事大王”,生动讲述了爱迪生与特斯拉那场著名的直流电与交流电“电流之战”。紧接着,他巧妙联系生活现象,将深奥的超导原理化繁为简:某些材料在超低温环境下,电阻会“神奇消失”。他比喻道,超导电缆宛如电力输送的“超级高速公路”,电流得以无阻狂奔,近乎零损耗。此外,隽博士还揭秘了超导技术的现实魔力——从医院的磁共振成像到飞驰的磁悬浮列车,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项前沿科技的巨大潜力与非凡魅力。

      此次科技工作开放日“双碳”研学活动,通过构建“场景化体验+沉浸式学习”的科普矩阵,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电力科学的好奇之火,也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探索科学的种子。下一步,城市供电与可靠性专委会将联合上海电科院电博士“电力百事通”志愿服务团队继续践行“电力科普惠民生”使命,以“走出去”和“迎进来”为抓手,在加强团队专业化建设、拓展科普多元化形式、推动品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履行新时代电力青年的社会责任,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