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欧洲会员中心在德国柏林举办了“绿色低碳电网前沿技术研讨会”,这是欧洲会员中心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郑宝森、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书记邱宇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小良出席会议,会议由学会欧洲会员中心秘书长、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主持。6位专家学者先后做报告。
陈小良在《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中,系统介绍了中国电力基本情况及在特高压输电、清洁发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特大电网运行与控制、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同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研究的20项重大技术。希望欧洲的专家学者通过学会欧洲会员中心这个平台,参与国内电力重大课题研究,分享成果,为中国电力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邱宇峰作了题为《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若干电力新技术》的报告。分析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面临的技术挑战,必须依靠原始创新,突破“新材料、新器件、新装备、新系统”等关键技术。从重大需求、发展现状、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先进直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电缆与电力电子器件,新型储能与能源转换,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
伯明翰大学电子电气与系统工程系张小平教授作了题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柔性技术》的报告,提出能源互联的刚性特性即相对不可控性,必须依靠柔性技术的突破和工程应用来加以解决。柔性技术包括柔性设备技术、柔性场站技术、柔性系统技术,而传统直流系统的柔性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他还介绍了学会英国分会的工作,认为在技术研究上学会这个平台发挥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丹麦奥尔堡大学陈哲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新能源高渗透率下的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丹麦电力系统的特点,以及奥尔堡大学在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燃料电池和氢能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教授级高级研究院朱斌做了题为《新一代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的报告,提出传统燃料电池技术复杂造价高,电解质是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半导体离子材料单部件无电解质燃料电池成功的解决了技术与成本的问题,设计独特的燃料电池发电单元,具有高能效、成本合理、绿色可持续、可规模化应用的特点。
都灵理工大学能源系黄涛教授在《高比例Prosumer智能电网用户社交行为对政策制定与系统运行的影响》的报告中提出,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用户行为将会逐渐成为影响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其既是用户又是发电商的双重身份,需要在系统控制和运行中考虑其特性,并从能源政策、电力市场、技术与民众参与四个纬度进行综合分析。
六位报告人的精彩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