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202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电力创新青年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作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25年年会的“青春篇章”,本次论坛以“新青年 新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汇聚电力行业青年力量,共探能源电力创新发展路径。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华大学会员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中国电机工程学报》《CSEE JPES》等多家行业权威期刊提供支持,充分体现了论坛的学术专业性与影响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佳政、学会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会员单位代表的15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论坛等形式,碰撞思想、分享成果。

赵建军主持论坛
论坛开幕式和专题报告环节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建军主持,他介绍了与会嘉宾及代表出席情况。随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数字化部副主任孙世辉、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勇、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丁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副主任韩蕾先后发表致辞。

孙世辉致辞
孙世辉回顾了践行“双碳”战略目标五年来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取得的历史性跨越,包括特高压电网建设、新能源装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同时对青年朋友们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一是坚守创新初心,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技术痛点;二是深耕实践沃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三是秉持开放协作,加强跨领域、跨单位的交流合作。

李勇致辞
李勇强调了加强新能源领域内学者的交流对于碰撞学术思想、激发学术灵感、促进相关学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丁丹致辞
丁丹认为,本次论坛旨在汇聚青年智慧,激发创新活力,共同探讨能源电力领域的前沿趋势与发展路径,为青年才俊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助力科研探索实现新跨越。

韩蕾致辞
韩蕾介绍了中国电科院期刊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期刊出版情况,强调期刊中心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能源电力领域青年人才的发展与创新。本次论坛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前沿问题与未来挑战,通过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必将帮助更多青年人才拓宽视野、增强底气、坚定信心。
专题报告环节,多位行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登台分享了前沿成果: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林今聚焦“绿氢氨系统及其电网交互”,描绘了清洁能源与电网融合的未来图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主任陈盛围绕“电力‘人工智能+’探索与思考”,展现了AI技术为电力行业赋能的无限可能;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林刚深入详解“直流微电网低频振荡分析与稳定控制”,为复杂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新思路;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二级领军专家朱吉然分享“抗灾保供型智能微电网探索与应用”,为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吴胜兵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及行业解决方案”,让大家看到了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成果及能源领域的创新布局。

林今作报告

陈盛作报告

林刚作报告

朱吉然作报告

吴胜兵作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陆佳政主持。围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青年力量”主题,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电网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天宇、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部副主任曹曦、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邓丰、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副主任许伟、中车株洲所研究院新型电网装备高级经理刘浩然五位行业青年代表,结合自身在一线的科研工作和实践经验,畅谈青年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为现场青年科技人员点亮了前行的方向,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智慧。

圆桌论坛环节
活动尾声,陆佳政院士为青年科技工作者送上了深情寄语。他结合自身一线科研经历,勉励青年们“既要有赶超前沿的雄心,也要有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担当”,希望大家将个人成长融入行业发展浪潮,在科技项目研究、重大工程实践中锤炼真本领,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电力行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凝聚了强大动力,为我国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