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作为学会年会专题活动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题年会暨电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学术论坛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数字孪生应用专委会联合主办,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支持。西湖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金耀初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申彦红,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国网湖南电力总工程师刘正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华能原首席信息师朱卫列、国网信产集团总工程师李庆峰、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总经理胡荣、国网信通中心副主任杨维、清华大学全重实验室副主任程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兼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蒲天骄,专委会委员、各电网公司、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代表等160余人参会。会议由蒲天骄主持。

会场
申彦红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源荷双侧不确定性导致运行方式复杂多变,电力系统面临着不确定性,开放性、脆弱性的“三性”问题,电网运行在预测、分析、决策等领域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大模型、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希望与会专家、代表,充分交流、深入探讨,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应用与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申彦红致辞
孙正运表示,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的融合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格局。他提出,电力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既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的核心支撑。希望通过大会汇聚行业智慧,碰撞思想火花,推动电力人工智能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赋能”跨越,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业务融合提供路径方法,为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

孙正运致辞
刘正谊表示,国网湖南电力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制定了“1+4+N”的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基于光明大模型取得多项突出成果。他强调,人工智能与电网业务的融合,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希望汇聚各方智慧,共同绘制人工智能赋能电网建设的崭新蓝图,携手谱写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刘正谊致辞
蒲天骄强调,中国电科院作为电力科研领域“领头羊”“主力军”,主导研发了国内首个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在总部和27家省公司部署应用,月模型调用量近亿次,支撑超6000余个智能体运行,赋能电网运行、设备管理、营销服务等多个专业领域600余个场景,人工智能已从初级的“辅助工具”优化升级为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蒲天骄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金耀初院士带来题为《数据驱动的复杂系统优化–从小模型到大模型》的主旨报告,深入介绍了迁移学习、联邦学习等先进机器学习算法,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及扩散模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据驱动求解方法,阐述了大模型在复杂系统优化中的初步应用。
金耀初院士作报告
清华大学郭庆来教授作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科学智算》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科学智算如何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提供解决思路,并围绕时间序列预测、运行场景生成、系统优化求解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了利用人工智能拓展新型电力系统科学计算性能边界的思路与前景。

郭庆来作报告
湖南大学刘敏教授作题为《电力作业具身机器人空间智能关键技术》的主题报告。报告梳理了从小模型、大模型到具身智能技术的现状与挑战,介绍感知小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模型在电力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电力机器人协同、自主高效的电网运维新图景。

刘敏作报告
香港大学助理教授王毅作题为《轻量化人工智能赋能海量分布式资源高效协同》的主题报告。报告提出了面向边缘设备的轻量化人工智能技术,搭建部署算法的硬件测试平台,为海量资源低成本高效协同提供了新途径。

王毅作报告
北京智源研究院研究员王鹏伟作题为《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与具身大脑模型构建》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智源研究院发布的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与开源具身大脑,为构建具身智能开源统一生态、加速场景应用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和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

王鹏伟作报告
国网湖南电力二级领军专家肖剑作题为《电力时序大模型技术应用与探索》的主题报告。报告从湖南公司实际需求出发,围绕电力时序大模型的业务场景、数据集构建、预训练策略、场景能力和应用效果等核心环节,深入介绍了利用时序大模型拓展新型电力系统预测能力的思路与前景。

肖剑作报告
百度公司能源业务部总经理张文强作题为《“AI+电力”趋势洞察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阐述了在人工智能落地过程中,如何把人工智能能力内化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创造新的生产力,详细介绍了算力、平台、应用等方面的新技术趋势,为“AI+电力”智能化基础设施构建提供了有效参考。

张文强作报告
本次论坛围绕电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各方一致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深化跨领域协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电力行业深度融合。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能源电力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