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会要闻 > 内容详情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布18份2022年度专业发展报告和专题技术报告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2-12-22

  12月21日,汇集电力专业领域技术进展和焦点热点问题,凝聚两百余位电力行业权威专家智慧和经验的《CSEE专业发展报告(2021-2022)》和《CSEE专题技术报告(2022)》在202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期间正式发布。本次会议采用在线直播的形式召开,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主持。4000余位业内专家、科技工作者及多家媒体记者观看发布会。

郭剑波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院士为发布会致辞,并对本次会议正式发布的两套报告共18篇学术报告进行了介绍。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业发展报告(2021-2022)》包括火力发电、海上风电、核能发电、电力土建、变电、继电保护等6个专业发展报告,报告总结了相关专业的技术进展,对比了不足与差距,提出了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建议。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题技术报告(2022)》涉及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特高压GIL管廊输电技术及应用、城市电网柔性负荷灵活互动策略研究与应用、特大型城市配电网关键指标协同优化提升研究、变压器类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及应用、220kV及以下变电站能效评估与节能改造技术、电能表状态检验关键技术及应用、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研究报告、IPv6关键技术研究及电力通信网络IPv6演进路线、我国电力行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应用、柔性光伏支架关键技术研究等12项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针对性强,分析透彻,对相关技术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和应对措施。

王刚主持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曦东作了题为《对学会系列术报告的设想与期待》的报告。报告指出,为打造学会学术活动的精品载体,自2014年学会决定启动学术报告编撰工作,2015 年以来逐步形成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系列学术报告的框架。。报告介绍了学术报告与论文、专著和教科书的区别,阐述了学术报告与学术活动互相促进的关系。为学会今后的学术建设工作和进一步提高学术报告质量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

梁曦东作报告

  在报告宣讲环节,8位报告专家代表分别对4篇专业发展报告和4篇专题技术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火力发电专委会秘书长、西安热工院科技环保部主任梁法光对《火力发电专业发展报告》进行宣讲。报告指出,煤电作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主体电源和调节供需平衡的调节电源将长期存在。本报告归纳梳理了国内外近5年来煤电领域的关键技术、重大工程项目和主要研究成果,分“先进煤电技术”“火电改造升级技术”“火电燃料燃烧新技术”“火电洁净排放技术”“火电耦合新技术”等五个技术方向,介绍了各种先进煤电技术的技术原理、能量转化路线、主要设备性能、技术成熟度等,介绍了传统燃煤发电的改造升级、掺烧、污染物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发展,以及燃煤发电与储热、储能、光热发电、ORC循环发电和“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系列耦合技术的发展,分析和展望了各类技术的发展前景。报告指出,煤电行业应围绕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两大主题,大力开发先进煤电新技术,推广现有煤电机组的升级改造技术,拓展煤电燃料燃烧新技术,创新融合更多煤电耦合新技术,持续推动煤电技术进步和发展,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梁法光作报告

  学会海上风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小江对《海上风电技术专业发展报告》进行宣讲。报告指出,海上风电已成为我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海上风电顶层整体规划、关键装备研发及工程应用技术的协同发展,海上风电技术专委会编制了《海上风电技术专业发展研究报告(2022)》,围绕海上风电规划技术、机组装备技术、汇集与送出装备技术、工程设计技术、工程施工技术、运行技术、运维技术等七个技术分支,总结了海上风电技术最新进展,分析展望了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提出了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建议。

郭小江作报告

  学会核能发电分会主任委员、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汪映荣对《核能发电专业发展报告》进行宣讲。报告总体介绍了核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形势、方针政策及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核电技术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和亟需突破的技术难题。重点介绍了八大核能发电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压水堆核电技术、重水堆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堆核电技术、先进核能系统、核燃料技术、核聚变技术、智慧核电技术以及核能综合利用技术,详细介绍了各核电技术的技术特点、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结合各技术方向基本情况、国内外核电技术研究情况比较,提出了各核电技术后续发展和研究方向及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基于各技术方向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形势,分析出我国核能发电技术发展的四大驱动力,以及影响我国核能发电技术发展的十项主要因素,并最终提出了十二条适合我国国情且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核能发电技术发展建议。

汪映荣作报告

  学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宋国兵教授对《继电保护专业发展报告》进行宣讲。报告从发电、输电、配电等角度出发,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在电力系统建模、故障分析、保护原理与算法、方案配置与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电网安全防御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继电保护支撑技术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继电保护装置运维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为继电保护设备运维的精益化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另外,从工程应用的需求角度分析了在环境的适应性、运维的便捷性等方面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为提升继电保护装备制造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宋国兵作报告

  学会电力信息化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通所所长朱朝阳对《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研究》专题技术报告进行宣讲。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业务与应用特点,识别了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提炼了网络安全保护需求。在传统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实践基础上,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挑战,本报告制定了“分级分区分域、安全可信交互、动态智能防护、协同联动响应”的安全保护策略,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体系,提出了网络安全保护重点措施,并从安全接入与通信、安全检测与评估、网络仿真与攻防、协同监测与响应、数据安全保护等五个方面梳理了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的关键支撑技术,提出了研究方向和需求。本报告对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运行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关键核心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生态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水平等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

朱朝阳作报告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直流所电力电子室主任周月宾对《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专题技术报告进行宣讲。他指出,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项目组开展了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全面应用于昆柳龙特高压多端混合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工程投产以来运行稳定可靠。报告详细论述了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方案,介绍了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的换流站设计关键技术、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的控制保护技术以及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的关键设备。

周月宾作报告

  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数字化部副主任邓春宇对《我国电力行业数字化技术发展报告》进行宣讲。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达成,“十四五”期间应积极推进数字电力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力系统感知能力、运行效率以及“源网荷储”互动水平,有力支撑各种能源接入和综合利用,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必然选择。本报告以数字化发展需求为导向,研究电力行业依托新型关键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促进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行业管理能力、生产效率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改革,保障国家电力能源安全,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邓春宇报告

  学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应用》专题报告进行宣讲。报告全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形势,准确把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征、趋势和动向。对各类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和性能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梳理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各类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征,结合示范应用场景,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判断。报告总结了国内外储能政策,分析了制约储能行业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能源科技发展的政策瓶颈,开展商业模式研究并提出建议。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储能技术科学发展规律,提出了我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建议。

陈海生作报告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重要的科技社团组织,承担着时代赋予的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通过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打造精品学术载体为抓手,促进学术繁荣与交流,推动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学会长期聚焦学科专业领域内基础性、前瞻性科学问题和电力工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动力与电气工程学科创新发展,为能源电力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学科发展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涵。近年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充分发挥学术工作委员会、各专委会及会员单位、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广大会员的专家智力优势,积极探索形成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常态机制,形成了包括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发展研究和专题技术报告编撰体系,建立了学科发展研究成果发布制度,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专业发展、技术发展路线图等系列研究报告。2015 年至今已累计出版120份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有效引领了行业的科技创新。

 

  会议回看地址:http://z-mz.cn/5xCzX

  会议回看二维码:

 

  购买或预定报告联系方式: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10-63123085/6   18513863085

  微信小程序:国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