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顾毓琇电机工程奖获奖者

第一届获奖者

天津大学 贺家李教授

 

为表彰他为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授予2010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1925年6月出生于陕西西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电机系。1961年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继电保护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历任天津大学教授、电力及自动化系副主任、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学科评论组成员,水电部电力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电力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IEEE高级会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是俄罗斯工程院第七位中国籍院士,是天津市的第一位该院院士。

       贺家李教授是公认的中国继电保护领域的最重要的先驱和权威。在高压输电系统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他都对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对继电保护原理及技术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包括短距离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新原理,用于中国330kV输电线路的新型相差高频保护,用于长距离220kV线路的新型相电压补偿式方向保护,第一个用于500kV线路的方向静态高频继电保护装置,以及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后备保护。贺教授是一个有着深远和持久影响力的具有献身精神的教育家。他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这本经典教科书以及专著《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的作者,这两本书对中国近几代电力系统工程师的教育帮助甚多。他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会议及其刊物的创始人。他的成就的影响所及已大大增进了中国大学间在研究和教育上的合作,促使一代代学生和年轻的研究人员竞争并为优秀成绩而奋斗。

 

第二届获奖者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 楼家法先生

为表彰他在中国高压开关设计与制造领域的重要先驱作用,授予2011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1926年生,浙江诸暨市枫桥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2年任全国高压断路器统一设计组组长。1956年赴苏联学习高压空气断路器的设计理论。1958年回国后任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所长,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副总工程师、西安高压开关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和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总工程师等。楼家法先生长期从事输电设备研究事业,对中国输变电设备制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首台15 kV 断路器、多种型号的220 kV断路器、首台330kV 断路器、500kV断路器和245-525kv SF6 断路器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和所长,楼家法先生负责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和技术转化。该所开发研制并商业化的产品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超过50本的高引用著作中,颇具权威性的当属其关于断路器设计的专著,在业内多年来一直被作为重要的参考手册使用。

 

 

第三届获奖者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于尔铿教授

为表彰他在经济调度、状态估计、能量管理系统等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授予2012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于尔铿,教授级高工,1938年5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57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学习,1961年转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力学院电力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同年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90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于尔铿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科研工作。在经济调度领域,提出了经济分配的新算法,解决了水电微增率曲线的水平特征和火电的垂直特性相互协调时存在的收敛难问题;在电力系统状态估计领域,针对中国当时的量测实况,提出了多不良数据辨识法新算法;在国内首先提出能量管理系统EMS“自上而下”的设计原则,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一次大的进步。如此重大的贡献对中国电力原创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于尔铿教授在著书和教育学生方面也十分积极活跃,他出版了很多著作并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学生。

 

第四届获奖者

清华大学 王祥珩教授

为表彰他在交流电机动态分析领域学术研究及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授予2013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王祥珩教授,1940年10月生,安徽淮南人。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86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电机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大电机专委会委员,“电机与控制学报”编委,“电工电能新技术” 编委,电力行业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电力安全专家委员会发电机专业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电机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电机理论,电气传动和控制,电机故障分析及保护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主要科研成果有:“电机及电力系统过渡过程分析和控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步电机阻尼磁链定向控制理论及其在大功率交交变频系统中的应用”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获1995年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宝珠寺电站继电保护的设计研究”于1998年获第一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994—1995年度)一等奖。1999年获中国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奖教金”教育优秀一等奖,200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及其主保护的定量化设计”获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要有“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等。著书六册,代表性著作有“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曾主讲或参与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工技术”,“电机学”等课程。指导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已培养硕士15人,博士10人,博士后4人。1991年获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第五届获奖者

海军工程大学 马伟明院士 

为表彰他在独立发供电系统研究和机电能量转换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授予2014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马伟明院士,1960年4月6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2017年7月28日获得“八一勋章”。现任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作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科的带头人,他长期致力于独立系统集成化发电、独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承担了近20项国家和军队高新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一大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其研制的产品已装备于我国现役和在造主战舰船,多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10篇。1996年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第二届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2年获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第六届获奖者

清华大学 张伯明教授

为表彰他在中国电力系统控制中心能量管理系统研发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授予2015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张伯明,教授、IEEE Fellow。1948年生于重庆。1978-1979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读本科,198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在清华大学任讲师(1985-1990)、副教授(1990-1993)、教授(1993-)、博士生导师(1994-),电机系发电教研室主任(1991-1999),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5-2004)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9-)。1987-1988年受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源网荷协同的智能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基础研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和调度自动化科研。1990年研发出大区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应用软件,并在东北电网投入在线运行。之后领导研发的 “电网能量管理和培训仿真一体化系统”在国内70多个电网推广应用。负责完成的“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在20多个省级以上电网推广应用。长期主讲研究生学位课(精品课),出版《高等电力网络分析》中英文版,该书被他引763次(2012);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5)、首届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13)。曾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表彰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

 

第七届获奖者

南瑞继保 孙光辉先生

为表彰他在中国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授予2016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孙光辉,男,1938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专家,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公司技术顾问。1958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专业,1963年毕业于北京电力学院电力系统专业,1963年至1972年任职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所系统室稳定组工作,1972年至2000年先后任职于电力部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起担任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公司技术顾问。他开创了中国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领域,提出了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原理与判据,解决了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中国首套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继而研制了电力系统第二、第三道防线的全套设备,在中国电力系统得到全面应用,制定了全套标准,形成了完整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和装备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发表论文近60篇,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曾获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各种奖项。

 

 

第八届获奖者

华中科技大学 陈德树教授

为表彰他在电力系统自适应保护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和教学成就,授予2017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陈德树,广东东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电力系统专家,我国微机继电保护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30年5月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电机系并留华南工学院任教,后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1955年研究生毕业后,陈德树到华中工学院电机系任教。曾任华中工学院电机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学科专家组成员,湖北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81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5年起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2001年退休。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重大装备成果三等奖1项。退休后于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著有《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

 

 第九届获奖者

西安热工研究院  危师让先生

为表彰他在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特别是先进凝汽器胶球清洗技术、老旧机组改造、煤气化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流程设计和优化方面的杰出贡献,授予2018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危师让,1940年3月出生于江西。西安热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我国电力系统的老专家,1957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涡轮专业,后师从陈大燮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1966年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大型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常规联合循环、IGCC等发电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工作,在清洁高效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流程设计和优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其科研生涯中,主持开发了一系列重要技术,在汽轮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IGCC等燃煤发电关键技术领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我国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曾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副主编、常务副主编(2007—2011);承担《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火力发电卷(第二、三版)分支主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四项;获得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一项及先进个人。1999年荣获全国电力系统劳动模范。 

 

第十届获奖者

西安交通大学 葛耀中教授

为表彰他在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保护方面的杰出贡献,授予2019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葛耀中,1929年出生于辽宁铁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1951年在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53-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8-1962分别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和里加工学院学习,获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51年在西北工学院留校任教,1955-1979年在西安动力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任讲师,1979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84年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对利用各种通道的继电保护基本理论、实现方法及保护性能,提出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1978年在《继电器》上连载系列论文,阐述微机保护的优势与发展趋势,推动了微机继电保护发展,随后开展了自适应继电保护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研究,提倡在微机保护中实现自适应功能。1984年提出了永久性故障判别的概念,开辟了自适应重合闸研究领域。系统地研究了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提出了反应正序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倡导并推进了行波故障定位与保护的研究工作。出版了《高压输电线路高频保护》、《新型继电保护和故障测距的原理与技术》、《超高压输电线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等经典著作。“电缆故障测距仪”获1993年国家发明四等奖;“利用故障分量继电保护的理论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获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故障暂态行波的输配电线路保护技术”获2014年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一等奖。先后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大电网会议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积极组织电力行业的学术交流,为推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葛先生为继电保护原理研究和技术应用培养了大批人才,指导的学生中大部分成为了我国继电保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骨干,包括大学教授、IEEE Fellow若干。担任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奖教金工作委员会名誉委员,为中国电力人才培养与体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奖教金突出贡献奖、陕西省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西安交通大学突出贡献博士生指导教师等荣誉。